身體檢查,很多人都有做,而要解釋各項檢查結果其實是很深奧的。醫學技術越進步,對大眾來說本是好事,但如果重心放得不對,反而會自尋煩惱。
臨床上,面對身體檢查報告的數值不在參考值內,哪怕數值只是超出很小範圍,大部分人是很容易恐慌,只想數值回到正常範圍,過急用藥物。其實即使數值在正常值內也不代表是健康的,因為很多人的檢查報告很標準的,仍有不少的毛病;另有小部分人能做到不著眼在表面的數值,比較重視自己健康的生活作息,以自身的感覺為準,畢竟檢查出來很多都不是那麼緊急或致命的。
數值背後的意義
數值不在正常範圍,不代表不正常。參考醫學文章說:「臨床上,所謂的正常值是指,健康的人中,95%都會在這範圍之內的數值;但仍有5%的人檢查結果不在正常範圍內。也就是說,有些人即使是在「正常值」的範圍內,卻是「不正常」;有些人則即使是不在「正常值」的範圍內,但卻是「正常」的。」所以不用太緊張。
假設數值真有問題時,我們要考慮的是身體哪方面機能出現問題。
例如高血糖,是因為細胞吃不夠糖分,才叫身體供應多一些血糖;高血壓,是因為身體血壓不夠力將營養運去局部,才自己提升血壓。我們要思考的是為什麼細胞吃不夠糖,為什麼身體不夠力運送營養,才能針對病因治療。若只看數值去治療,例如降血糖,那不是明知細胞不夠吃了,還要減少糖,這樣只會令身體出現更多毛病。
針對身體檢查報告的治療,如果出現以下兩種情況,你會如何選擇呢?
- 數據差了,但整體感覺良好:睡得好,精神好,胃口好,二便可。
- 數據好了,但整體感覺不好:睡不好,精神差,胃口差,二便差。
當然這是有點極端的二選一,實際上是可以兩者都好轉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