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下醫治病,中醫治人,上醫治心」
治病、治人、治心是治療層次的遞進。
由見病治病到整體治療患病的人,再到找出心病的真正病因。
上醫、中醫、下醫,有不同的解說,有用作指不同醫術層次或關注角度的醫者,有用作比喻不同工作崗位的人。(我覺得用來形容患者對治療效果的不同要求也很適合)
1.下醫治病─見病治病
醫者層面:這是最基本的技巧,也是最基本的要求。醫者連病都治不好,就別談其他了。
患者層面:現在很多人都是忙碌著生活、工作,對身體也只有最基本的要求,沒有不適症狀就可以了。一旦有甚麼病痛不適,只求很快舒緩症狀,然後繼續拼搏。(你是否就是這樣?)
2.中醫治人─治療患病的人
醫者層面:這個說法在現代特別適合,因為患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腫瘤等這些現代病名的人,我們要治療的不是這個病,治療方法也不是降血壓、降血糖,而是治療這個人,讓身體機能恢復健康正常狀態,能自行調節血壓及血糖至正常水平。
患者層面:對自己身體有這樣要求的患者,很明白只是症狀消失不代表健康,也知道疾病的來源是身體這個機器運作得不好,會努力在生活飲食上改變,幫助自己,恢復健康。
3.上醫治心─治療人心
還有個說法是「上醫治國」,如果能得人心,自然能治國。
這個治療的層次,不是要顯得高人一等,而是不論是醫者還是患者都需要知道心靈層面的病因。
心病還需心藥醫,很多人都知道,而有些身病的根源並非身體本身,而是因為不同的情緒引起,這些症狀通常會在身體比較脆弱的位置出現,一個簡單的例子,如果突然腰痛,就要反觀自己正在做的事情,是否已經受不住。腰部代表承擔及行動力,當身體承擔不了,身體會出現問題以作出提醒。所以要多聆聽身體的信息,更關心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