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說:「濃痰咯不出來,那多喝水,便可以稀釋從而咯出來。」
中醫所認知的痰,可以很廣泛,水濕痰飲,異物同源,「濕聚為水,水留成飲,飲凝作痰」,都是水液代謝失常,水氣太多所致。其共同特性是可流通於一身,只是在不同位置,有著不同的名稱。而大家所認知的濃痰,是由呼吸道咯出,屬肺;喝水是由食道入胃,除非喝水是進呼吸道,否則怎可能將黏稠的痰稀釋?!這很易明白吧。盲目灌水反而會有反效果,形成更多痰呢!在疾病期間,身體虛弱,特別是脾胃虛弱,連水也無法運化消化,停留在體內,往上就是鼻涕、痰,往下就是大便挾黏液或 女士帶下多 ,甚至水腫。
痰的形成與肺脾關係密切
「肺主通調水道、脾主運化水濕」,人是一個整體,五臟六腑之間互相影響,而主要掌管人身水液流通的,非肺脾莫屬。(腎臟也很有關係,今天先不說)
「脾為生痰之源,肺為儲痰之器」,痰可由飲食所生,例如吃太多肥膩甜食,喝太多水,胃一下子腐熟消化不及,便停留在體內,滋膩傷脾而影響其運化功能,水濕不化則成痰。痰會積存在肺,繼而咯出來。所以多喝水,是會形成更多痰,這是以稀痰去稀釋濃痰,可能的確會使痰較容易排出,但其成因仍在,實際上痰没有減少,反而加重了,持續有痰。
中醫化痰必須溫藥
痰飲之病,必須以溫藥化之。而濃痰,是指比較黏稠之痰,多見於色黃,也有色白的,痰黃而黏反映有熱象明顯,那便需以寒熱藥互相配伍治療,仍應以溫藥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