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膚搔癢,大部份人都有經歷過,癢起來真的比痛還要辛苦,所以抓破皮膚反而更舒服,也因此,皮膚傷口癒合後會有不同的印痕。
一般認識皮膚搔癢的病會讓人想起典型的病名,如濕疹、癮疹、風搔癢,但畢竟有時候偶然癢起來卻又不典型,抓一兩下就好了,那便不必給它一個名稱,也不必用框架限制自己,反正都是辨具體的證候施治。來看看癢的原因。
搔癢必因於風邪
《黃帝內經‧刺節真邪》說:「虛邪之中人也,洒淅動形,起毫毛而發腠理……搏於皮膚之間,其氣外發,腠理開,毫毛搖,氣往來行,則為癢。」
虛邪即四季反常的邪風,虛邪賊風中傷人體,會出現惡寒戰栗,亳毛竪起,腠理開泄的現象。虛邪與正邪相比較是邪氣較重,可傷人之形體,可在形之上見到變化,例如浮腫,皮膚乾燥……而邪氣(主要是風邪,可挾寒熱邪氣)與正氣交爭在皮膚之間,就像在打架,邪氣被驅逐向外發泄,皮膚腠理開,毫毛搖動,帶動更多正氣來抗邪,往來走動,就有癢的感覺。簡單來說就是局部氣血在來回流通以抗邪,是正氣與邪氣的關係。
金匱要略提及癢是由風而來,「風氣相搏,風強則為隱疹,身體為癢,癢為泄風」。
「營緩則為亡血,衛緩則為中風。邪氣中經,則身癢而癮疹。」而這個風要入侵人體,必是因為本身氣的虛弱,所謂「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」。現代有很多對於過敏體質的解釋,說是接觸到過敏原而發病。(這樣去解釋,其實是很省事的,患者朋友也很受落的。)但為什麼有過敏體質呢?同樣的物品其他人卻不過敏,歸根到底,還是本身體質虛弱了。古語云:「物必自腐,而後蟲生」。
冬天皮膚乾癢並非必然,皮膚乾燥既是因,也是果
在冬季氣溫最冷的時候,皮膚首先出現的可能不是搔癢而是麻木(去過寒冷地區的你就知道是甚麼感覺)。冬天皮膚出現搔癢的時間點,往往是開始有點熱的時候,例如洗了熱水澡、睡覺時蓋厚了被,身體變得過熱,氣血開始浮到皮膚表面,有流動的感覺,此時才會有癢感,讓你去抓一抓,幫助散發體內的熱。
【補充林氏講座的收穫】皮膚筋膜的張力過大或過小都會令人有癢的感覺 我先前一直没想通,為什麼皮膚乾燥的人會覺得癢?而中醫教科書的「血虛風燥」解釋有點牽強,那不如從人體結構去理解一下。冬季天氣乾燥時, 蒸發皮膚的水份,令皮膚變得乾燥而形成皺折,繼而癢起來。我們都知道要塗些乳液,一方面阻止水份蒸發,另一方面透過塗擦按摩撫平皺折,所以不癢了。
搔癢是身體的自救機制
正氣虧虛的人容易受風邪,或會反復出風疹塊,特別是在晚上洗澡後受風,或是運動後汗出當風。換個角度看,這是身體的自救能力。當受風而癢時,我們的自然反應就是去抓撓,撓到皮膚又紅又熱就爽了,正氣與邪氣搏鬥於皮膚間,正氣奮起抗邪,這就是調動正氣前來抗邪的過程,可以徹底驅除邪氣。
抓撓皮膚後常見紅腫而熱,反映了體內同時有火氣、熱氣,因此易受到外在刺激影響,如指甲刮到皮膚,會出現劃痕;被蚊子叮咬又會紅腫成一個包,甚至蚊子或塵埃輕輕在皮膚飄過,也令人全身作癢。(這也可能是一種心癢)
搔癢的情緒根源:強烈的不安全感
皮膚癢反映情緒上的問題,中醫角度看,情志可影響氣血運行,悲則氣消,怒則氣上。而怒氣並不是要大發雷霆,小至看某個人或某件事不過眼,不爽,不耐煩,都是怒氣的一種,只是程度較輕,往往易被忽視,甚至被壓抑。
皮膚癢,其實是在提醒你有情緒,要好好把情緒發泄出來,所謂發泄,並不是要你打人罵人,而是要接受自己有情緒。如果你易皮膚搔癢,試試看,用手按著局部搔癢的皮膚,安靜感受當下出來的是甚麼情緒,例如是否不喜歡當下的環境、物件、人物?是否感到混亂、抗拒、不安全?當你問清楚自己後,就會平靜下來,癢的感覺也會消失。這才是止癢的良藥。
最近,感覺特別多這種皮膚紅癢,與氣候有很大關係,中醫理論天人相應,冬主閉藏,特別是陽氣閉藏,現在我們的所在地,冬季氣候仍然那麼熱,代表陽氣浮在外,與人地相對應的就是人的陽氣也向上向外走,就像火氣一樣向上向外走,所以容易有咽痛,紅疹等。